close

 

圖片2.png

總覽,是我個人用GoogleAnalytics 網站流量數據觀察一個網站,最基礎的一個角度,可以粗略的了解,這個網站的「質」與「量」

「量」的部分:網站瀏覽人數(使用者)、頁面查看數(工作階段)。白話來說,就是來網站的人數、樣本數、流量數

「質」的部分:平均停留長度(平均工作階段時間長度)、進站後再看其他頁面的比例(跳出率)。白話來說,就是這些使用者來網站的行為深度,了解這個網站有沒有吸引他們多停留。

以下將逐一用自己理解+白話的方式,說明上述各項指標代表的意思

 

1、使用者:總共來網站的人數。(以瀏覽器cookie來判定的,所以若user一直使用無痕模式,每次都會是新的計數)

     新使用者:第一次來到網站的人數。(承上,如果user用瀏覽器有登入身分/未清cookie,再回來這個網站,系統知道是先前有進來過的cookie,就會是舊使用者)

新使用者比例高,代表大部分來的人,都是不認識我們網站的人,也可推測大部分都是在網海找資料時,有看到內容而進來網站的自然搜尋。

新使用者比例低,代表大部分來的人,都是舊客回來網站的,也就代表網站有一定固定回訪的使用者,也可推測網站有些內容是值得user再次回來看的。

 

2、工作階段:所有使用者進入網站後,有再去啟動其他行為的次數(點擊、瀏覽其他網頁)。(工作階段的詳細定義,請見GA說明)

可以了解全部的使用者進站後,總共做了幾個動作。

工作階段越高,代表這個網站讓大多數使用者,願意在網站內多做一些事情(而不是單純看完到達頁面,就離開了)

工作階段越低,代表這個網站讓大多數使用者,不願意在網站內做其他延伸的行為 (有可能是需求當頁就被滿足/有可能內容真的不怎麼樣,讓人不願意看更多內容)

 

3、網頁瀏覽量:網頁被讀取的總次數 (有些頁面可能會重複看很多次)

網頁瀏覽量越高(網頁瀏覽量>使用者總數),代表這個網站讓使用者願意在網站內多看一些內容(而不是單純看完到達頁面,就離開了)

網頁瀏覽量越高(網頁瀏覽量>使用者總數),代表這個網站讓每個使用者,不願意在網站內做其他延伸的行為 (有可能是需求當頁就被滿足/有可能內容真的不怎麼樣,讓人不願意看更多內容)

 

4、單次工作階段頁數:每個工作階段中,訪客瀏覽頁數的平均值

舉例:某個工作階段,某user瀏覽了網頁A、B、C頁;這個user的單次工作階段頁數就是3

主要能用來了解 整體平均下來,訪客對於網站感興趣、願意互動的程度,

了解user進站後,是否有更多行為的產生,還是進站後就走了

 

5、平均工作階段時間長度:使用者在進站後,願意停留的總時間 (使用者使用網頁的深度)

時間長度越長,代表使用者願意在網站內多停留久一點 (可能是內容他有興趣,願意仔細閱讀 / 可能是這份對他來說不易閱讀造成停留很久 )

時間長度越短,代表使用者不願意在網站內多停留 (可能是內容沒興趣,就速速離開 / 可能是動線設定的很流暢,讓他很快就能獲得解決 )

但主要還是看這個網站設計的目的是什麼,是希望user很快找到資料/解答/衝動結帳,還是希望user留下來多互動多了解。

 

6、跳出率:使用者在進站後,沒有看其他頁面就直接離開的比例

跳出率越高,大多代表使用者進站後看完內容,就離開了(可能是內容沒興趣,就速速離開 / 可能是動線設定的很流暢,讓他很快就能獲得解決)

跳出率越低,大多代表使用者進站後看完內容,還想知道更多 (可能是內容引起他的更多興趣,願意看更多資訊 / 可能是內容不夠完整,導致user還要找很多頁面才會找到資料)

但主要還是看這個網站設計的目的是什麼,是希望user很快找到資料/解答/衝動結帳,還是希望user留下來多互動多了解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爸爸忙什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